钢中化学成分的作用

1.碳(C)。碳是影响钢的冷塑性变形性能最重要的化学元素。碳含量越高,钢的强度越高,但冷塑性越低。实践证明,碳含量每增加0.1%,屈服强度约提高27.4MPa;抗拉强度约提高58.8MPa;伸长率约降低4.3%。因此,钢中碳含量对钢的冷塑性变形性能影响很大。

2、锰(Mn)。锰在钢冶炼中与氧化铁发生反应,主要用于钢的脱氧。锰与钢中的硫化铁发生反应,可以减弱硫对钢的有害作用。生成的硫化锰可以改善钢的切削性能。锰能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,降低冷塑性,不利于钢的冷塑性变形。但锰对变形力有不利影响,其影响仅为碳的1/4左右。因此,除特殊要求外,碳钢的锰含量不应超过0.9%。

3、硅(Si)。硅是钢冶炼过程中脱氧剂的残留物。钢中硅含量每增加0.1%,抗拉强度约增加13.7Mpa。当硅含量超过0.17%且碳含量较高时,对钢的冷塑性的降低影响很大。适当提高钢中硅含量,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,特别是弹性极限有益,还能提高钢的抗冲蚀性能。但当钢中硅含量超过0.15%时,会迅速形成非金属夹杂物,高硅钢即使退火也不会软化,降低钢的冷塑性变形性能。因此,除了满足产品的高强度性能要求外,还应尽可能降低硅含量。

4. 硫(S)。硫是一种有害杂质。钢中的硫会使金属结晶颗粒彼此分离,从而导致裂纹。硫的存在还会导致钢的热脆性和生锈。因此,钢中硫含量应低于0.055%。优质钢的硫含量应低于0.04%。

5.磷(P)。磷在钢中具有强烈的加工硬化作用和严重的偏析,增加了钢的冷脆性,使钢易受酸的侵蚀。钢中的磷还会使冷塑性变形能力变差,导致产品在拉拔过程中开裂。钢中的磷含量应控制在0.045%以下。

6、其他合金元素。碳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,如铬、钼、镍等,都是以杂质的形式存在的,它们对钢的影响远小于碳,含量也极少。


发布时间:2022年7月13日